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体宣布,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口的品牌药(Branded)和专利药(Patented)征收100%关税,除非制药企业已在美国设厂(包括在建项目)。特朗普政府此次将关税大棒直接挥向全球医药产业,消息一出便引发市场震动。欧洲、日本、韩国等跨国药企股价应声下跌,A股医药生物板块亦随之下行,港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开盘下跌近2%,随后震荡走低。相比之下,美国本土制药企业股价表现相对稳健,部分公司甚至逆势上涨。尽管全球医药市场出现显著恐慌情绪,但这一关税政策短期内对中国药企的影响预计仍然有限。
欧洲集体承压
欧洲成为了特朗普关税政策中最主要且最直接的承压者。此项政策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明确将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原料药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其核心豁免条款规定,只有那些已经在美国本土拥有/在建制药工厂的企业才能获得关税豁免。这迫使其他企业面临一个艰难选择:要么承受翻倍的关税成本,要么投入巨资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
在欧洲国家中,爱尔兰遭受的冲击最为严重。由于其低税率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药企设立生产基地,爱尔兰已成为“欧洲药厂”,全球十大制药商均在爱尔兰设有大型工厂。据爱尔兰中央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爱尔兰医疗与制药产品总出口额999亿欧元,其中对美国的药品出口额高达580亿欧元,占比约60%。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点名批评爱尔兰“占美国便宜”,甚至威胁征收更高关税,这使得高度依赖对美医药出口的爱尔兰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德国和瑞士同样是美国品牌药市场的重要供应国,美国市场上73%的品牌药进口自这些欧洲国家。2024年,德国对美药品出口额超过270亿欧元,约占其制药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德国化学工业协会对此“深感担忧”,认为这是对欧盟“当头又一棒”,标志着美欧贸易关系跌至新低。此外,部分亚洲药企也受到波及,日本住友制药股价大跌超4%,第一三共跌超3%;韩国三星生物制剂股价也大跌超2%。
中国药企为何能成为“免疫体”?
然而,中国医药企业却在此次冲击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中国医药独特的出口结构、多元化的出海模式和深谋远虑的全球化布局,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免疫系统”。
从出口结构来看,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对美国医药产品出口总额为190.47亿美元。其中,西药类产品出口额为64.25亿美元,而在西药出口中,原料药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金额达45.2亿美元,约占对美西药出口总额的70%。此次美方加征关税的措施主要针对品牌药和专利药,而我国对美出口仍以原料药为主,因此关税政策预计不会对我国医药产品整体出口基本盘造成实质性冲击,现有贸易格局或将保持稳定。
从出海模式来看,Pharma ONE药物研发大数据平台显示,中国创新药出海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前8个月对外授权总额高达874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554亿美元,呈现井喷态势。一方面,通过生产本土化(如百济神州将泽布替尼生产外包给美国Catalent、传奇生物在新泽西州自建CAR-T产能),使产品在目标市场本地生产,从根本上规避“进口”身份;另一方面,依托License out授权(如荣昌生物与Vor Bio合作)和NewCo创新合作(如恒瑞、迈威等企业与国际资本共建新实体),将海外权益授权给合作伙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剥离“中国标签”,最终以轻资产、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输出替代重资产的药品实体贸易,从而有效免疫于关税冲击。

近期部分中美医药交易一览
数据来源:Pharma ONE药物研发大数据平台,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从全球化布局来看,一方面,中国企业持续拓展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重点区域市场,形成多元均衡的国际市场格局,显著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了抵御外部政策波动的韧性。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特别是在原料药和关键中间体领域具备稳定供应能力,广泛服务于欧美及新兴市场,形成高度互依的产业生态。任何针对中国医药产品的贸易限制,均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全球药品供应链的稳定。凭借深谋远虑的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协同优势,中国药企在面对外部关税压力时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政策适应性。
结 语
当特朗普关税大棒再度挥起,全球市场风声鹤唳,中国药企却以一种近乎“免疫”的姿态穿行其间。这并非幸运,而是多年深耕产业链、重塑出海逻辑、重构全球格局后的从容;不是逃避风暴,而是在风暴来临前,早已学会在风雨中扎根。今天的中国药企,不再只是世界工厂的一环,而是全球医药棋局的弈者——以技术为子、以合约为局、以创新为势。关税可以阻挡货物,却无法阻挡知识的流动;可以抬高壁垒,却挡不住价值的跃迁。未来的博弈或许更激烈,但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免疫力”,将中国制造推向中国创造,也将中国药企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article_adlist-->END
]article_adlist-->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